文言修辭的八種翻譯方法
作者:佚名 時間:2022/11/30 20:35:52 來源:會員轉發 人氣:
一、互文,用合譯的方法
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錯省略卻而又相互補充,交互見義并合而完整達意。翻譯互文,應盡量使用合譯的方法。因為“互文”,本是一句話,卻分為兩句話來講,那么翻譯時,就應將互文的上下兩句合為一句。例如:
“秦時明月漢時關”(王昌齡《出塞》),要譯為“秦漢時的明月和秦漢時的關”。
“主人下馬客在船”譯文:主人和客人下馬來到船上。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保ā赌咎m詩》)將軍和壯士在十年中身經百戰,有的戰死了,有的得勝歸來。
二、并舉,用分承的方法
“并舉”又叫“并提”或“合說”,與互文相反,本是兩句話,卻合為一句話來講,那么翻譯時,就應將一句話分為上下兩句來表達。韓愈《師說》中有“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否焉”的句子。它的意思是說:詞語不知,文句不懂,倒要從師學習;而思想混沌,道理不明,卻不從師學習。又如:
風霜高潔……(歐陽修《醉翁亭記》)翻譯:天氣高爽,霜色潔白……
將軍向寵 “性行淑均”《出師表》譯為:將軍向寵,性情善良,品行端正。
“岸芷汀蘭,郁郁青青!(《岳陽樓記》) 此句應理解為“岸芷青青,汀蘭郁郁”,因為“岸芷”是草,謂語應是“青青”,“汀蘭”是花,謂語應是“郁郁”。
三、比喻,用修飾的方法
比喻中的“暗喻“大多不能直譯。如“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譯為“金屬修筑的城”或“鋼鐵修筑的城”,因現代漢語中沒有這樣的說法。如保留比喻,可譯為“鋼鐵般的城防”;不保留比喻,可譯為“堅固的城防”。 例:
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同上)句中的“藩籬”,原意為籬笆墻,譯起來就難保留比喻了,可譯為“邊防”之類。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ā妒酚•陳涉世家》) 翻譯:目光短淺的人怎么會知道抱負遠大的人的志向呢!
四、借代,用還原本體的方法
借代大多也不能直譯。例:
處廟堂之下,不知有戰陣之急。(2006年湖北卷)翻譯:在朝廷當官,不知道有戰場上的危急!皬R堂”在這里代指朝廷!对狸枠怯洝分杏校壕訌R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又如“布衣”代未做官之人,“縉紳”代官員,“三尺”代法律,“萬鐘”代高官厚祿等。例:大閹(代魏忠賢)之亂,縉紳(代官宦士大夫)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代天下)之大,有幾人歟?況草野(代百姓)之無聞者歟?借書滿架,偃仰(代悠然自得)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振長策(代武力)而御宇內。
來自古代神話的借代較難辨別,因而較難翻譯。如:
東曦(代太陽)既駕,僵臥長愁。(蒲松齡《促織》)譯文:太陽已經升起來了,(他仍然)直挺挺地躺著,長時間地愁苦不堪。
五、婉曲,用換現代習慣語的方法
“婉曲”又叫“曲筆”,就是一種委婉的說法。古人行文,或因有所顧忌,或由于謙恭,或為了求雅,往往不直言其事,而把要表達的意思,拐著彎說出來,即所謂委婉的說法。凡遇到這種情況,按現代漢語表達習慣來譯就可以了。例如:
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觸龍說趙太后》)其中,山陵崩,古代用來比喻國王或王后死,是一種委婉的說法。
“雖少,愿及未填溝壑而托之!保ㄍ希疤顪羡帧敝杆篮鬀]有埋葬,尸體扔在山溝里。這里謙稱自己的死。
“權起更衣”(《赤壁之戰》)“更衣”不能譯成“換衣服”,應譯成上廁所。
六、用典,用比況結構來翻譯
古人寫文章,常用典故。文言翻譯中用典故的地方需要注意。例如:
譚嗣同曾對梁啟超說:“今南海(康有為)之生死未可卜,程嬰、杵臼、月照、西鄉,吾與足下分任之。(《譚嗣同》)其中程嬰、杵臼都是春秋時代晉國大夫趙朔的門客。趙朔為仇人屠岸賈所殺害,程嬰和杵臼設法保全趙朔的孤兒。月照是日本德川幕府末期的一個和尚。西鄉隆盛是他的好友。當時幕府專橫,天皇無權。他們為推翻幕府,到處進行宣傳。后來被迫投水自殺。西鄉隆盛遇救而活,終于完成了志愿。這四個人名,如果解釋,必須說出有關故事和文中的用意,但翻譯無法把有關故事寫進譯文,然而又要譯出用意,所以是比較困難的。這就要適當譯出典故的含義?勺g為:“現在康先生是生是死還不知道。我要像杵臼、月照那樣,為維新變法這個理想報答皇上,你要像程嬰、西鄉那樣,為維新變法這個理想而出走,以圖謀將來。
七、繁筆,用化簡的方法
文言文有些句子,為了增強氣勢,故意用了繁筆,翻譯時可將其意思凝縮。如:
。ㄇ兀┯邢硖煜,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F代漢語中很難找到四種不同說法來譯“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彼膫短句,在翻譯時可凝縮為“秦有并吞天下、統一四海的雄心”
八、專稱,用現代同類的專業術語
“專稱”即“專有名詞”。文言中各類專名詞如人名、地名、官名、爵名、謚號、廟號、年號、書名等可不譯。但是一些領域中有一系列的習慣用語,翻譯時應該注意。例如:
“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上下肅然,稱為政理!保ā稄埡鈧鳌罚┢渲小跋萝嚒辈荒茏g為“下了車子”,而是指官吏初到任。
“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保ㄍ希┢渲小耙暿隆辈荒茏g為“視查事情”而是指到任工作。
總之,在文言文翻譯中,遇有比喻、借代、委婉說法、用典、習慣用語等時不能直譯,要注意用意譯的辦法來翻譯。意譯靈活性大,僅譯大意,不及直譯更忠實于原文,所以,應該謹慎運用。
文章評論
共有 0位用戶發表了評論 查看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