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中名校聯盟2023屆高三第二次聯合測評語文試卷
- 資源簡介:
約15450字。
湖北省高中名校聯盟2023屆高三第二次聯合測評
語文 試 卷
本試題共8頁,23題。滿分150分?荚囉脮r150分鐘。 考試時間:2022年11月15日上午9:00—11:30
★?荚図樌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用簽字筆或鋼筆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器物與辭賦之間的關系極為親密!段男牡颀??詮賦》謂賦“鋪采摘文,體物寫志”,賦是“體物”文學的代表,敏銳地反映物質文化。再者,人們在日常使用的器物上進行辭賦創作;雅趣所至,多有題詠;矢χk《三都賦序》認為賦“文必極美”“辭必盡麗”,器物與辭賦的聯姻,是“物之魅”與“文之美”的結緣。
'辭賦中的器物與器物上的辭賦共同構成了辭賦與器物之間的關系,其最終表現形式仍是文學作品。曹丕《典論??論文》曰“詩賦欲麗”,劉熙載《藝概??賦概》曰“賦起于恃事雜音,詩不能驅故為賦以鋪陳之”,因為賦在修辭上的鮮明優勢,與器物相關的作品有三點值得關注:
一是追根溯源,敷陳器物材料。枚乘的《七發》有一節專寫音樂,重心落在“琴”上,古人以桐木為琴,選材是制琴的第一步,接著再進入到演奏的階段。琴在漢代極受貴族、文人士大夫喜愛,桓譚《新論??琴道篇》說“八音之中,惟絲最密,而琴為之首”;而由蔡邕焦尾琴的典故,既可見選材之難,又可見蔡邕精于琴道。琴是士人言志的重要器物,嵇康《琴賦》甚至認為“眾器之中,琴德最優”。他們都重視書寫制作樂器的材料的生長環境,至于其他器物題材賦也多如此。
二是曲盡其妙,提升器物品格。唐代李德裕曾作《畫桐華鳳扇賦》,序曰:“成都夾岷江,磯岸多植紫桐。每至春暮,有靈禽五色,來集桐華,以飲朝露。及華落,則煙飛雨散,不知其所。往有名工,績于素扇,以賚稚子,余因作小賦,書于扇上!辟x以扇為描寫對象,而扇上有鳥,全文先寫鳥之高潔,既而針對班婕妤《團扇詩》的哀怨,作者認為扇用以消暑,而不去做女性的道具,與班氏哀怨天涼“棄捐籃笱中,恩情中道絕”不同的是,作者說,“雖清秋之已至,常愛玩而忘餐”,扇有了更高的價值,其品格得以升華。唐時張九齡《白羽扇賦》,以“縱秋氣之移奪,終感恩于篋中”作結;元代趙孟頩《紈扇賦》曰“茍行藏之任道,愿俟時乎安之”都已脫離宮怨,注入沉雄之氣,在反復鋪排中,烘托、抬升器物的氣格。
三是爭奇斗巧,廣納異域器物。中國自古以來就與西方世界有著物質上和文化上的交流,西方不少器物也流入中國,并進入辭賦寫作領域。漢末曹丕曾作《瑪瑙勒賦》《車渠杭賦》,《瑪瑙勒賦》序文曰:“瑪瑙,玉屬也,出自西域,文理交錯,有似馬腦,故具方人因以名之.”《車梁挽賦》序文:“車梁,玉屬曲,多纖理得文。生于西國,其俗寶之!爆旇Ю、車架撞在當時都是新奇之物。及至明清,新器物涌入中國者更$,.新器物、新科技是近現代文明的象征,它們進入作品賦予辭賦新的生命。賦的鋪排令新來器物的切特征、性能全面展示出來,帶來奇趣,更添新知,賦是極具中國特色的文體,北朝魏敢說“會領作賦,始成大才士”( 《北史??魏敢傳》),器物是物質文明的表征,研究器物與辭賦之間的關系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摘編自蔣曉光《器物之魅與辭賦之美》)
材料二:
畫像石(或磚)在當時的建筑、雕塑、壁畫上,都是五彩斑斕的。今天不斷發現的漢慕壁畫和泥俑證實了這一點。后漢王延壽的《魯靈光殿賦》描述當時地面建筑的雕塑繪畫說:“圖畫天地,品類群生,雜物奇怪,山神海靈”
與這種藝術相平行的文學,便是漢賦,1/被后代視為類書、字典、味同嚼蠟的這些重皇大賦,'其特征也恰好是上述那同一時代精神的體現!百x體物而瀏亮”,從《子虛》《上林》到《兩都》《兩京》,都是狀貌寫景,鋪陳百事,“苞括宇宙,總覽人物”的。盡管有所謂“諷喻勸戒”,其實作品的主要內容和目的仍在極力夸揚、盡量鋪陳天上人間的各類事物:山如何,水如何,樹木如何,鳥獸如何,城市如何,宮殿如何,美女如何……
(摘編自李澤厚《美的歷程》)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辭賦與器物的關系,既包括辭賦可以描寫器物/也包括文人可以在器物上創作辭賦。
B.劉熙載認為詩歌這種體裁不適合表現較為復雜紛亂的內容/而賦這種文體正好可以。
C.趙孟頫《紈扇賦》正因為大量使用了鋪排、烘托手法,所以提升了“紈扇”的氣質品格。
D.漢賦雖然有諷喻勸誡的功能,但它更重要的目的還是要盡量夸飾地去描摹各種事物。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古代文人都精通琴道I他們在詠琴的作品中特別重視寫制琴的材料借此表現選材的困難以及自己對琴道的精通。
B.古代詠扇的詩賦較多,但不同的作者賦予扇不同的寓意,通過扇寄托不同的情感,其詩文中扇的品格也不同。
C.漢代的賦和漢代的畫像石、壁畫等藝術形式所體現的時代精神是一致的Ⅰ它們都可以體現漢代的繁榮、自信與活力。
D. 漢賦雖然具有堆砌、煩瑣、拙笨、呆板等不足,甚至被后代視為類書、字典,但我們并不能抹殺其文學價值。
3.下列選項都是清代文人所作的賦,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第五段觀點的一項是(3分)
A.王夫之《孤鴻賦》 B.納蘭性德《自鳴鐘賦》
C.陳子龍《別賦》 D.張惠言《游黃山賦》
4.材料一在論證上有什么特點?請結合材料簡要說明。(4分)
5.材料一和材料二關于“賦”這種文體“體物”特點的看法,有什么異同?(4分)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人物小記
沙汀
在一條靠近域墻的小巷子里,在那盡頭處的一排破房子當中,同著他的寡媳,和一個十歲上下,發育不全的孩子,老頭子像一匹“地!彼频纳钪。他看不見天光,也看不見一切事物的像貌,白日和黑夜,在他是沒有多大的分別的。人們叫他做“幺雞”①。
然而這可憐的眼睛的失職,雖然使得他一切日常的行動,都要仰仗他那從一群難民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