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鄂爾多斯市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階段性測試語文試題(解析版)
- 資源簡介:
約34880字。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階段性測試語文試題
一、現代文閱讀(36分)
。ㄒ唬╅喿x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探尋幸福真諦
黃亞果
、傩腋J侨藗冏巫我郧蟮纳顮顟B。早在我國先秦時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就對幸福作了大量論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觀。2000多年來,先秦諸子的幸福觀被許許多多中國人奉為立身準則和處世圭臬。今天,先秦諸子的幸福觀對我們認識什么是幸福、怎樣實現幸福仍然有著重要啟示意義。
、诓怀聊缬谖镔|享受,追求精神快樂。幸福在《論語》《道德經》等諸子典籍中也被稱為“樂”。那么,在先秦諸子看來,幸福有著怎樣的內涵呢?先秦諸子認為,物質財富對幸福來說并非不重要,但相比較而言,精神快樂更是幸福所必需的。因此,他們主張對物質財富、生死壽夭、貴賤達窮、外在環境持淡泊態度,應該更加注重心靈的知足,關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來自于內心的幸福。老子認為,“知足之足,恒足矣”,淡泊名利、順性無為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鬃诱J為,“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他對安貧樂道的弟子高度贊賞。孟子認為,人生幸福的真諦是“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鼻f子認為,幸福并非享樂的感覺,而是心靈的頓悟與超越,“與天合者,謂之人樂”“喜怒通四時,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在先秦諸子看來,真正認清了幸福的本質、領略了精神的高貴,就不會沉溺于物質享受,而會自覺修身行道。今天,這些觀點對于豐富人的心靈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蹖⒆陨硇腋Ec他人幸福、社會福祉結合起來考量!抖Y記•大學》明確提出“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將個人發展放在“平天下”這樣一個宏闊的視野里來看待。孟子提出“與民同樂”的幸福觀,強調幸福的“共同性”。荀子認為,“圣也者,盡倫者也;王也者,盡制者也;兩盡者,足以為天下極矣!薄氨M倫”就是形成理想人格以實現個體幸福,“盡制”就是心懷天下為社會謀福利。老子認為,“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強調與別人分享快樂可以使自己更快樂,為別人奉獻才能體現自己的幸福。墨子認為,造成社會動蕩不安的根源是“眾人之不愛”,實現幸福的根本途徑是“兼愛”,也就是將愛無私地散播于全社會。這種反對自私自利,主張將自身幸福與他人幸福、社會福祉結合起來的幸福觀,對當下社會形成和弘揚正確的幸福觀具有重要意義。
、芤詧允刂鞠驗榭鞓,以責任擔當為幸福。孟子主張“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先秦諸子看來,一個人即使生計維艱也不能見利忘義、喪失操守,不能因為外在誘惑而喪失氣節,不能因為外在壓力而改變主見。只有這樣,才有真正的快樂、真正的幸福。先秦許多思想家始終以心中的幸福標準要求自己,即使時運不濟、屢遭困頓也不改志向,而是堅忍不拔去努力實現自己的抱負,因為他們念念不忘的是天下百姓的幸福。這實際上體現了一種“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責任意識與擔當精神。正因為有著強烈的責任意識與擔當精神,他們才會苦讀圣賢之書、深究經世濟民之道,積極為百姓的幸福謀利解難、為國家和民族的發展盡職盡責,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種為天下人幸福勇于擔當奉獻的責任意識,今天仍值得大力傳承與弘揚。
。ü澾x自《人民日報》)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先秦時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人就已經通過論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觀,被許多中國人奉為立身準則和處世圭臬。
B.先秦諸子認為物質財富是幸福的重要內容,但與之相較,精神層面的快樂則是必需的,是更應該追求的內容。
C.墨子認為,實現幸福的根本途徑是“兼愛”,也就是將愛無私地散播于全社會。這種反對自私自利,主張將自身幸福與他人幸福、社會福祉結合起來的幸福觀,對先秦各國形成和弘揚正確的幸福觀具有重要意義。
D.先秦許多思想家始終以心中的幸福標準要求自己,其原因就在于他們對天下百姓的幸福念念不忘。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從物質享受和精神快樂兩個方面來審視幸福,并較為深入地闡述了精神快樂這一方面。
B.文章在論證中大量運用了例證法,先后列舉了先秦諸子中的孔子、老子、孟子、墨子、韓非子、莊子、荀子等名言,用確鑿、典型的事實來證明觀點,會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C.文章在論證中大量篇幅引用了先秦諸子的幸福觀,并由此指向了當今社會的幸福觀。
D.對于幸福真諦的探尋,文章先從先秦諸子的典籍中列舉了幸福具有的內涵,再到結合自身與他人、社會的幸福關系,最后到今天仍值得大力傳承與弘揚。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孔子高度贊賞安貧樂道的弟子,孟子主張人生幸福的真諦是“三樂”,在豐富人的心靈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方面有重要意義。
B.荀子認為,“圣也者,盡倫者也;王也者,盡制者也;兩盡者,足以為天下極矣!彼鲝埿纬衫硐肴烁褚詫崿F個體幸福,心懷天下為社會謀福利。
C.在先秦諸子看來,只有不因外在誘惑而喪失氣節,不因外在壓力而改變主見,才有真正的快樂、真正的幸福。
D.苦讀圣賢之書、深究經世濟民之道,積極為百姓的幸福謀利解難、為國家和民族的發展盡職盡責,所以,先秦諸子才有責任意識與擔當精神。
【分析】(1)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答題時找出選項對應的原文,然后比較得出正誤。
。2)本題考查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作答時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系,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關系,論證方法等。
。3)本題考查推斷的能力,答題時要注意選項的內容是否能在
。ǘ⿲嵱妙愇谋鹃喿x(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題。
材料一:
候鳥通常在一個地方產卵、育雛,然后到另一個地方越冬。有時從山的南坡飛到北坡,而后返回;有時遠涉重洋,但也毫不畏懼。
鴻雁是中國常見的候鳥,《呂氏春秋》這樣記載鴻雁按時遷徙的現象:“孟秋之月鴻雁北,孟春之月鴻雁來!绷钊速M解的是,候鳥遷徙時有著準確地辨別方向的能力,如燕子每年春歸時總能準確無誤地找到它去年搭的窩。唐代詩人韋莊曾有詩云:“去歲辭巢別近鄰,今來空訝草堂新;ㄩ_對語應相問,不是村中舊主人!币话俣嗄陙,科學家們一直在潛心研究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