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棗莊市重點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
- 資源簡介:
共22題約12500字。
棗莊市重點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
語 文 試 題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上。
2.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只收答題卡。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ㄒ唬┈F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我們強調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珊坪剖幨幍臍v史長河卻很難以實物證明其存在:秦漢時代的人們尚且在說虞夏商周為四代,到了秦漢以后就以夏商周為三代,自動選擇忽略掉了虞朝。這一切使得中國人心中的五千年文明史更難成功論證。清末讀書人普遍認為炎黃二帝是確實存在的,中華文明從上古傳承到清都是擁有著五千年的完整脈絡,但它是建立在二十四史的基礎上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以書論史"。
“以書論史”最早存在于春秋時期,后被司馬遷打破,他不僅僅是以書論史,更多的是奔赴實地考察,記錄了諸夏與諸夷狄之間流傳的炎黃二帝時代爭奪天下的故事。這種以書論史和實物輔佐的文明記錄方式一直在中國歷代傳承,但古代中國不興考古,所以實物輔佐與實地論史的手段在清末乃至近代逐漸式微,更多的近代學者采用的依舊是以書論史的手段,從諸多帝王的紀年中進行加減,從而得出了中華文明五千年的說法?呻S著西方文化的沖擊與新史學的出現,全球的歷史研究者制定了新的標準,即一個文明的存在必須要有兩個條件符合,一個是古文明的文字,另外一個條件為古代國家的都城。而當時的中國還是“以書論史"的時代,故而夏朝與殷代都不被國際所承認。中國五千年文明史受到質疑。
。ㄕ幾浴逗勇骞艊貉S二帝的時代以信史重現人間》)
材料二:
殷墟早在清末就已出現,當時甲骨是被當作“龍骨”來售賣的,清朝史學家研究發現,龍骨也大多是傳說中殷代文字的承載之物。上面的文字記錄與司馬遷史書上面的商王世系幾乎完全契合。甲骨文證明了殷代的確是存在的,并且在西周之前已經統治中國數百年,西方史學家口口聲聲說中國文明止步于周的說法被打破。
后來三星堆的橫空出世讓整個中國史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秦漢以后人們只承認夏商周三代,自動選擇忽略掉了虞朝,這是中國人心中的五千年文明史很難成功論證的原因之一。
B.甲骨文證明了殷代不但存在,而且在西周之前已經統治中國數百年,打破了西方史學家關于中國文明止步于周的說法。
C.實物輔佐與實地論史的手段在清末乃至近代逐漸式微,使得近代學者只能以書論史,得出中華文明五千年的說法。
D.雙槐樹遺址用陶罐模擬天上北斗九星的天文遺跡,表明在聚落布局中的禮儀化思維和“天地之中”的宇宙觀已經形成。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隨著西方文化的沖擊與新史學的出現,中國的以書論史的時代遭到了沖擊,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讓中國五千年文明史受到質疑。
B.用野豬獠牙雕刻的、正在吐絲的家蠶之所以稱為國寶級的文物,是因為它是5300年前后黃河中游地區的先民們已經養蠶繅絲的實證。
C.三星堆出土的文物表明,古蜀國和華夏文明有著相似的圖騰崇拜,這對古蜀與夏朝之間的恩怨進行了旁證。
D.全球史觀認為,一個文明的存在必須有古文明的文字與古代國家的都城為證,二者缺一不可。這種說法得到大家普遍的認可。
3.根據材料內容,下列各書籍中不能用來"以書論史"的一項是(3分)
A.《北宋志傳》廣泛搜集了宋元時期民間流傳的楊家將故事、宋元話本和元雜劇中的有關劇目,并以此為基礎加工整理而成。
B.《三國志》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因其過于簡略,沒有記載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沒有記載經濟、地理、禮樂等的“志”,不符合《史記》《漢書》確立的一般正史規范。
C.《隋書》保存了南北朝以來大量的典章制度,為后人研究隋代以及前幾朝的政治、經濟、文化制度,保留了豐富的資料,包括禮儀、音樂、律歷、天文、五行、食貨、刑法、百官、地理、經籍等十志。
D.《后漢書》綜合當時流傳的七部后漢史料,并參考袁宏的《后漢紀》,主要記述東漢王朝共195年盛衰的史事。
4.著名考古學家張光直先生曾說:“中國古代文明就可以在中國的考古資料里清晰地見到!闭埥Y合材料二“雙槐樹遺址”的相關內容做具體分析。(4分)
5.沿著“從上古傳承到清都是擁有著五千年的完整脈絡”,請梳理“華夏5000年文化”從“被忽略”到“重現人間”的軌跡。(4分)
。ǘ┈F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細腰楚王
楚國的軍隊旌旗招展,在滾動的塵煙中徐徐推進。囚禁著陳、蔡兩國國君及其他王族的囚車列著長龍一般的隊伍隆隆地向楚國的國都駛來。
楚靈王坐在雄偉的章華臺上,眺望遠處浩渺的山水云煙。絲竹之音不絕于耳,輕歌曼舞縈繞左右。靈王斜倚著白玉砌成的欄桿,將了捋唇上的兩撇美須;抬眼望天,輕輕地啟動了他兩片薄薄的嘴唇:蒼天當不負我也!